前段时间看了《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书中没有头衔家族(心理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等)那些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和指导框架,更多的是作者自己一路走来经历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写的是别人。他通过这些故事来参悟一些人生道理,并试图以自己的言语传播。有的人也会视之为鸡汤,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跟跟你产生有效的共鸣,并带来积极的影响。

他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去表达,也正是这一点,书中内容代表的是他自己的价值观,既然是自己的价值观,就难以匹配所有人,没法发挥普世哲学的意义。以至于有的人会觉得他在否定跟他价值观不同的人的价值观而对齐产生负面的看法。

总体感觉还是很钦佩他不断地折腾,敢于去尝试,身上散发出了一股正能量。能够给处在低谷的人带来一些阳光。尤其是那些在学生时代不愿意随波逐流而又缺乏勇气和坚持的学生,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引和激励。甚至我自己在想,要是我在大学的时候看到这些问题,或许那时候就会更加努力一些。

能量太强,总会波及一些不愿意被能量辐射到的人。道理是自己的,他说出来了是他的自由,我们接不接受是我们的自由。碰到自己也同样经历过并认同的感悟,不妨给予肯定的回应和认可,遇到自己不同的观点,权当自己又看到世界的一种不同观点,多了解了一点别人的想法,也是有益无害的,不用上升到人生信条的高度去批判。

我在看这本书时,虽然没有像在看俞敏洪老师《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本书,看到眼泪在眼眶打转的故事场景。这本书里面的一些故事感觉更加离自己近一些,有时候看完,也会脑补一下自己经历一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在看到每一个故事,自己脑海也会随之浮现出故事场景,走过一遍,也会有所体会。

不要忽视亲人

里面提到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和父母吵架,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他走了很远很远,走到了一个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

一整天,他没有吃一点儿东西,于是去面店想要一碗面,被店主赶走了。 他去快餐店想要个汉堡,又被服务员赶走了。他万般无奈,坐在地上哭。一个老太太路过,看见他哭,就递给他一个面包。孩子一边吃面包,一边告诉了老太太自己为什么沦落成这副模样,说完,他跟老太太说:“您真好,还给我吃的,我以后能不能跟您生活在一起?我能照顾您。”

他以为老奶奶会很感动,没想到的是,老奶奶一把抢过面包,发飙说:“你不配吃这个面包。”孩子震惊了。老奶奶说:“我只是给了你一个面包,你就感动到要照顾我,你想过你的父母吗?他们每天管你吃喝,无条件地对你好。而你呢,却为一点儿小事离家出走,你想过他们的感受吗?”

孩子醍醐灌顶,于是回到了家。从此,他慢慢学会用心体谅着父母。

当然这个故事从侧面说出了个现象 – 人很容易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觉得理所当然。作为提供帮助方,不要让对方得到的太容易,并且在对方真正需要帮助时提供必要帮助,哪怕是亲子或夫妻,也不妨尝试学会让对方保持内心的期待。作为接收方,不要陷入升米恩斗米仇的误区,培养自己秉持初心的能力、心怀感恩的能力。

警惕弱者思维

一个人升了官,涨了工资,要么就是好有关系,要么是跟老板有一腿;如果没有,要么就是有一个好爸爸,要么就是有个好舅舅或好叔叔。所以,我现在这个样子,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他拒绝付出行动,拒绝让自己不舒服的改变,停留在自己舒适的批判中,显露出一副“我弱我有理”的神态。

从这引申出一个道理:批评别人是很简单的,挑错也必定是容易的,所以有很多喜欢评论别人的人,经常口若悬河而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建议,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发生什么积极的变化。

当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爆红,会出现两批吃瓜群众,一批忙着批判,一批忙着研究。忙着批判的人把别人批得一塌糊涂,用各种社交媒体去谩骂,骂完别人,自己长舒一口气,却忘记自己的生活一趟糊涂。忙着研究的那批人,脑子思考一件事,他们是怎么红的?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能够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对于上述两批人,前者在暴躁地原地踏步,后者在安静的进步前行。

不要让自己只是看起来努力

顺应了书的标题,其实本书讲的很多点都比较散,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也只是里面的一个主题,但这个点确实是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比如说:有些人,看起来每天熬夜,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看起来起那么早去上课,只是在课堂上补昨晚的觉;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是真的只做了一天;看起来去健身房,却只是和别人在闲聊。看起来是在工作,却只是刷了好几个微信,等等。

这里面透露着一点 – 时间管理和专注其实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很多时候,经历了不专注的一天,自己会觉得非常忙,但是第二天回想起来,又好像没做个啥,这样的工作方式是低效的,自然也不会收获成就感。

所以,自己要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自己保证一些专注的时间,比如早起的时间专注看书或处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健身房带上耳机听英语或音乐,专心锻炼不聊天。看书前,列出一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通过让自己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小而有节奏的任务,排除外界的干扰来让自己保持专注。效率提升,就能挤出更多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Posted by 袁慎建 @ July 15th, 2020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原文链接:https://yuanshenjian.cn/some-thought-of-a-book/
Career
⤧  下一篇 Mocks 不是 Stubs ⤧  上一篇 简单聊聊契约式设计(下)